2008-几度菊花香-连奕名-史兰芽-罗海琼-共20集-国语-中文字幕-ISO-4.28GB-DVD5原盘
◎名 称 几度菊花香
◎豆瓣评分 7.2分 (共198人参与评分)
◎年 代 2008
◎译 名 血色青春/别问谁是我爸爸/美丽人生
◎产 地 中国大陆
◎首 播 2008
◎集 数 20
◎导 演 磐石/陶诗伟
◎编 剧 江南雨/磐石
◎主 演 连奕名/史兰芽/罗海琼/韩青/阿斯茹/卢誉文/习先锋
◎简 介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沪新纺织厂(简称“沪新”)的老板陆家祺发现堂弟陆家良与自己的小老婆素蓉在偷情,勃然大怒的陆家祺在大老婆的挑唆之下,决定让陆家良一人留在上海守家业,自己带着全家前往香港,其实是想借共产党的刀杀了他这个同胞兄弟。已经怀孕的素蓉知道陆家祺的险恶用心后,毅然留下与其爱慕的陆家良同生共死,令陆家祺大为震惊。
不久,留在大陆的素蓉生下一子,取名陆建国,正巧那天在同一产房里还出生了另
外两名新生儿,一个是进驻上海的解放军指挥员高大捷的儿子高红旗,另一个是陆家的仇人——“沪新”厂的工人郝大个的女儿郝爱华,三个孩子从此结下不解之缘。
光阴荏苒,已成少女的郝爱华喜欢上了老实忠厚的陆建国,然而,高干子弟出身的高红旗也爱上了郝爱华,出身不好的陆建国自然极力退出这个爱情追逐的圆圈,但他的知性与帅气,不仅让郝爱华倾心,同时又被同班的烈士之女曾抗美爱慕。曾抗美对陆建国的狂热追求,又引起了陆建国的好友曾抗美男友赵东方的醋意。
上山下乡运动开始,陆建国、高红旗、郝爱华、曾抗美、赵东方都投身到了这一滚滚洪流之中。这时已成为沪新革委会主任的郝大个为了阻止郝爱华与陆建国相恋,利用职权,将陆建国、高红旗、赵东方、曾抗美分配到边远的广西农村,而将郝爱华独自一人安排到新疆建设兵团。深深爱上陆建国的郝爱华不惜与家庭决裂,毅然放弃去建设兵团的指标,追随陆建国来到了广西。
在物质与精神生活极度平乏的广西农村,爱情之花悄然绽放。陆建国与郝爱华这对患难情侣终于走到了一起。曾抗美与高红旗也各自收获了自己的爱情——曾抗美接受了赵东方的爱,高红旗则与村支书的女儿菊香谈起了恋爱。然而,好梦不长。一年后,郝大个一纸调令将郝爱华调回城,郝爱华与陆建国又天各一方。
高大捷重新回到领导岗位,郝大个又将高红旗招回城里,目的是促成高红旗与郝爱华完婚,实现“政治联姻”。高红旗回城后,菊香发现自己怀上了高红旗的孩子,曾追求菊香未果的村干部李幸福以此对菊香进行报复。陆建国为了保护菊香,主动承认菊香怀的是自己的骨肉,并与菊香结了婚,将其子取名为陆知青。陆建国与曾抗美、赵东方定下同盟,决定终生不将此事告诉高红旗和郝爱华。
不知真相的郝爱华得知陆建国的婚讯,伤心欲绝,赌气嫁给了高红旗。高红旗依靠父辈的关系,一路青云当上了沪新的副厂长以及纺织局的局长。不久,曾抗美与赵东方相继回城。陆建国则继续留在广西农村,与菊香母子相依为命。
素蓉得病,在临终前,拜托建国的奶妈金凤照顾好陆建国。金凤远赴广西农村游说陆建国回城,遭陆建国拒绝。大返城开始,不愿拖累陆建国的菊香主动与陆建国解除婚姻关系,陆建国这才踏上了回城之路,在沪新做了一名普通的工人。
菊香孤儿寡母,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为了让菊香与知青过上好日子,陆建国从事第二职业,遭到了厂长高红旗的严厉批评。曾抗美为陆建国打抱不平,将知青的身世告知高红旗,高红旗非常震惊,但为了保全自己的政治前途,高红旗要求陆建国与曾抗美继续为他保守秘密,高红旗答应不再阻止陆建国从事第二职业。不久,陆建国又因投机倒把被判刑三年。陆建国入狱,高红旗主动承担了为菊香母子寄钱的义务。
菊香不愿意增加陆建国的负担,嫁给了本村的一名哑巴,并将高红旗代陆建国寄来的钱悉数退回。刑满出狱后,陆建国多方求职,因有案底,均遭到拒绝。在他无路可走之时,陆家祺在香港病逝,留下遗嘱让陆建国继承遗产。大太太的儿子陆君为了独吞遗产,以陆建国非陆家祺亲生儿子为由,将陆建国告上法庭,企图剥夺陆建国的遗产继承权,而亲子鉴定证实,陆建国正就是陆家祺的亲生儿子,而陆君却并非陆家祺的亲生儿子。陆建国从而子承父业,出任新新集团总裁。
菊香为了让知青读书上大学,远赴县城打工,在一家石英砂厂当了一名临时工。一年后,菊香在工作时晕倒在地,送去医院被确诊为矽肺病二期,被迫返乡。哑巴得知为菊香洗肺需要很多钱时,去小煤窑帮人挖煤,不料葬身窑洞。重病在身的菊香只有靠做菊花茶艰难度日。
陆建国将新新集团的业务交由妹妹陆莹打理,回到上海,与在澳门认识的潘峰一同办起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前卫时尚且性格叛逆的高红旗与郝爱华之女高小菊疯狂地爱上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妈妈的初恋情人,陆建国,由此而引发了一场家庭风波。
为完成父亲的遗愿,陆莹来到上海,决定重金收购债台高筑,积重难返的“沪新”,但收购遭到郝大个和高大捷等老职员工的强烈反对。陆建国为了“沪新”的前途和工人们的利益,极力撮合,双方终于达成合资协议。
菊香的病日渐加重,终于不治,陆建国、高红旗等全部知青重聚广西农村,至此,知青的身世揭开,郝爱华这才知道当初陆建国抛弃自己与菊香结婚的真正缘由。
三个月后,“上海共和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公司的成立大会上,郝爱华收到了陆建国的辞职信。原来,陆建国开办了一家旅游公司,此刻,正带着一群游客踏上了前往广西的“寻梦之旅”……
夏日飞雪的影评
我这个资源是在微信aufilm那里买的。因为太过入迷,所以一直不舍得完全观看,直到在飞机上终于看完了最后几集。我缩在狭小的座位里,看得又饥又难过,肚子还疼。每个演员都仿佛为了角色而诞生,每一个人物形象都被描绘得丰富多样,几乎每个角色都从不同的角度吸引着我,就像真实存在的人一样,既有正面的一面,也有邪恶的一面。总有一面让人喜欢,总有一面让人厌恶,因此我已经不再将他们仅仅看作是符号化的角色了。
虾仁西贝的影评:
那是在2006年,我还是个小孩子,正在上小学的时候。看电视必须偷偷摸摸,每次都看不完,让我焦急不安。爸爸很严厉,不允许我晚上看电视,也不喜欢我看那些喜剧,但小孩子总是喜欢那种嘻嘻哈哈的剧,无需思考,只需开心。我记得刚开始看预告时,我觉得我一定不会喜欢,因为它看起来很陈旧、粗糙。但就是那些陈旧的服装和场景,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这部剧成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回忆。上了高中后,我无法看电视了,当我想哭时,不知道该如何分散注意力。大学之后,我开始忘记了那部剧,我开始追看《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破产姐妹》,我一直喜欢情景喜剧。也许是因为我过于悲观,我喜欢那些一个接一个的故事,人物还是那些人,但"生活的灾难"很快就会过去,充满欢乐。
汉尼拔的影评
我比较喜欢的两个点:一是狙击手设计伏击了日军的一个小队,并最终与之同归于尽,最后的爆炸场面非常壮烈。二是姐姐们唱《秦淮景》时的集体并排亮相,着实惊艳,吴侬软语真的是酥到骨子里了,倪妮演的好棒!喜欢!。再说个让我觉得不舒服的点,John这个角色的人设转变有点突兀,起初他眼里只有酒色和金钱,转眼就变成了捍卫人权、保护女孩的光辉形象,感觉美化的有点太刻意了。
念念不忘的影评
这是一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剧集,我清晰地记得当时全家准时聚在一起收看。作为山东籍的我,每次观看这部剧时,我都能感受到奶奶的感慨,她会讲述我们家族在大迁徙中的经历。作为闯关东大潮的一员,这部剧唤起了奶奶许多回忆,同时也让我对自己家族的历史有了不同的感受。真的很喜欢李幼斌,他的角色和演绎方式总是那么真实,他的每个言行都深沉而自然。他扮演的男子汉角色总是充满智慧和坚毅,散发着阳刚之气。他准确地把握角色的神情,赋予了角色生命,使其更加出彩!这让我对这部剧产生了深深的喜爱。
琉璃做的天堂的影评
突然想要重温这部剧,也许是突如其来的怀旧情绪涌上心头。这个故事永远与当年的那个夏天紧密相连,熄灯前的围观,水房里的热烈讨论,还有二妹姐每次出场都能让偶像开心地大笑。多年过去,我依然记得程峰的帅气,小生的幽默,三元的青春与娥姐的温柔。原来这部剧只有20集,案子并不繁多,坏人的数量用一只手都能数清楚。然而,当年为何觉得这个故事如此漫长且复杂呢?原来故事中的反派并非那么邪恶,每个人都有可怜之处,尽管违法乱纪,却也显露出重情义的一面。但当时为何觉得他们个个心狠手辣,让人心惊胆战呢?或许是我们当时年少无知,被情节的张力所吸引,过度夸大了角色的恶意。不论如何,这部剧仍是我心中珍贵的回忆,与那段难以忘怀的夏天永远紧密相连。
晴时有风的影评
回想起十多年前,这部戏风靡整个大江南北,让许多年轻的少男少女为之痴迷。我还记得那时上小学,不被允许看电视剧,但这部剧却得到了父母的许可。我记得那美妙的主题曲,是我父母一边看电视一边抄下来的。还记得金童玉女的组合,多么令人陶醉……这部剧成为了我记忆中的经典。作为一个热爱历史的人,我发现历史也可以被戏剧化,一个人竟能扮演多个角色,历史搬上小荧幕的呈现方式如此精彩,古装造型如此美丽。从戏剧的叙述开始,最终以一次深意的回眸结束——戏说剧能达到如此高度,实属难能可贵。此后,很少有戏剧能展现出这样的层次,更少能做到如此出色。
孔二顺的影评
听说这个剧不错,人们说这部剧不仅感动了当兵的人,也触动了那些年纪到了当兵却没有机会的人们,尤其是一群年轻男女。我花了两个周末的时间,先观看了视频,然后读了小说。说实话,看完小说并没有太多的感触,与以往的军营小说没有太大区别,可能是因为文字的限制,感性的元素较少,无法展现出特别之处。因此,我认为电视剧更成功一些,编剧和导演在真实性方面做了很多努力。观看后,我也觉得这是和平时期最真实地反映了军营生活和文化的作品,人物塑造更真实,电视剧中充满了浓厚的军营情感。从整体故事环境来看,与以往电视剧中强行塞入的琐事不同,这个剧展现了真实的兵营生活,这正是基层团队的核心。实际上,在团及以下作战部队中,男女之事并不多见,因为这里本身就是真正的男性文化天地。只有从这个特点出发,编写故事才能真正抓住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