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台标 河之南(全10集)(576P/MKV/4.2G/国语中字)
10集人文纪录片《河之南》首次真实而全面地再现了中原河南的历史文化风貌,揭示了中原文化在中华古代文明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兴衰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深层原因,并通过对大河沿岸众多历史细节的诠释,演绎了一个个文化故事,为中原大地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原地区孕育了中国最早的文明,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黄金时代,也承载了中华民族众多的苦难与创痛。它的过去,不仅仅是历史长河上的一朵浪花,更是一个民族的悠远的背影。
河之南第一集 大河之源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中原,也即河南,孕育了南召猿人,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古老文明,哺育了炎黄二帝。安阳小屯村甲骨文的面世,使中原先民从传说走入信史。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母源与主体,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原大地上,王权和文字的出现,是中国文明从史前文化进入历史时代的分水岭
河之南第二集 大河之民盘古开天地,伏羲女娲造人,中华民族的创世神话生发于中原。中原是轩辕黄帝的故里根植于中原大地的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据统计,38%的汉族姓氏起源于中原,但这些姓氏所拥有的人数却占到汉族人口的80%至85%以上。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大的动乱,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原先民大迁徙的一个意外的后果是,催生了客家文化这朵奇葩,使得中原遗风绵延不绝。
河之南第三集 大河之都 中原的古都作为中国历史文明的盛器,浓缩和固化了几千年的辉煌与沧桑。夏都二里头,被史学家誉为“中国第一王都”;商都郑州、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经历各不相同,却都记录了中华文明在光辉与暗淡、彷徨与失落之间的艰难历程。
河之南第四集 大河之魂 思想家,永远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出生于中原的老子、庄子、祖籍中原的孔子,或淡然,或坦然,或超然,从不同角度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雏形。他们在中原大地所引领的百家争鸣,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的辉煌时代,也成为中国两千多年文化思想变迁的源头。
河之南第五集 大河之光 东汉时期,儒学家在洛阳再度辉煌。许慎以《说文解字》创立了文字学,并对五经之义加以阐发,蔡邕的《熹平石经》树立了儒学与书
法的双重标杆。北宋时期,程颐、程颢以理学重新诠释儒学,规划了此后800多年中国传统社会的秩序。儒、释、道三者在中原的融会贯通,确立了中华文明的内核。少林寺里的三教合一碑,见证了这一融合,也标志着中原在融合过程里的中心地位。
河之南第六集 大河之歌 中原的诗歌传统源远流长。《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集,其中《国风》的半数以上出自中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李商隐、李贺、苏东坡、柳永等,在中原大地上发出迷人的光芒。唐诗的俊逸潇洒,宋词的婉转旖旎,在中原大地上留下无数可供追缅的足迹。传统文人的一腔家国情怀,在范仲淹作于南阳的《岳阳楼记》中表露无遗。
河之南第七集 大河之艺 春秋时代的莲鹤方壶,其理性写实的艺术风格,折射出中原大地的美的变迁。李斯的书法小篆,记载了历史中政治与文化制度的动荡巨变。由南阳画像石而龙门石窟,流传下的是汉唐时期的绮丽与雄浑。唐代的吴道子和颜真卿,分别以书画演绎了中原艺术的磅礴与风骨。直至宋朝,黄庭坚、郭熙和张择端的书画与以汝窑为代表的瓷器,构成了一种文雅到了极至的艺术景观。
河之南第八集 大河之学 濮阳“45号墓”的龙虎成为四象中的青龙、白虎,是中国6400年天文学历史的起源见证。东汉张衡、元代郭守敬分别在中原大地上创造出了浑天仪、地动仪与观星台等天文学奇迹。“医圣”张仲景以医济世,明朝朱载育创造音乐上的12平均律,以及墨子在物理科学上的发现探索,都闪现出中原文明在浪漫之外的理性。
河之南第九集 大河之风 由汉而来的灵宝“道情皮影”,濮阳大弦子戏是中华戏曲的活化石。明清以来,中原剧种有80种之多,尤以豫剧为盛,且至今散发出远古中原丰沛热情的“郑卫之音”。太极拳、少林功夫的名扬天下,同样得益于中原大地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河之南第十集 大河之南 周公在禹都阳城兴建测影台,从礼制上确定了中原为天下之中的崇高地位。“中国”一词,亦源于此。由夏至今的4000年的时间里,其中3200年,中原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中原成为一个吸纳、交流、融合和锤炼四方文化精髓的大熔炉,这也是中华精神的主脉。随着北宋汴京的沦陷,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迁、北移,中原的辉煌随之终结。
链接:http://pan.baidu.com/share/init ... 43&uk=490197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