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网盘】【大陆】【花枪缘(1985年) 】【MKV/751M】【豫剧】
电影名:《花枪缘》
导 演:林丰编 剧:宋词
主 演: 马金凤(姜桂枝)
任四亮(罗艺)
李广海(罗成)
谷霞(罗焕)
李建洛(罗松)
马东法(程咬金)
陈东(尤通)
王志贵(史太奈)
陈贞(罗松妻)
上 映:1985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彩色
类 型:戏曲片 故事简介:
隋末,瓦岗寨义军不断发展壮大。一天,罗艺打败隋军主帅杨林,山寨正为罗艺、罗成父子设宴成功。忽然山下有二人要与罗艺认亲,称罗艺为父、为爷。罗艺因为年老怕认亲受人耻笑,另外害怕罗成反对因此拒认,反诬是杨林派来的奸细。寨主程咬金派尤通、史大奈二大将出马将来人赶走,不料大败而归,并带回一封书信,罗艺仍不相认。罗成便下山出战,使出背后三枪,不想竟被小娃娃破解并被生俘。程咬金察出其中必有蹊跷,亲往南营视察。姜桂枝终于说明原委,才知姜桂枝系罗艺原配之妻,在山下讨战者罗松是罗艺之子,罗焕是罗艺之孙。原来40年前,罗艺赶考途中发病,被河南南阳姜家集姜员外逞回家中调养,其女姜桂枝一见钟情,在父母应允下,与罗艺结为夫妻。白天姜桂枝陪夫读书,夜里向罗艺传授姜家枪法绝技,104路枪法传了72路还没有传齐,罗艺便前去赶考。由于战乱,夫妻分离。罗艺因战功卓著成为隋朝大将,并另娶秦夫人(秦琼的姑母)生子罗成。隋炀帝暴政,天下大乱,罗艺带罗成举兵燕山投奔了瓦岗寨反隋义军。前妻姜桂枝日夜思念亲夫罗艺。当她得悉罗艺已上瓦岗寨之后,便率儿孙、儿媳前来认亲。程咬金巧计安排,使罗艺亲自出战姜桂枝。罗艺被姜桂枝连骂带打,大败于姜桂枝的花枪之下。按婚前约定,二人中有一方忘恩负义,就用绣花鞋打破脸皮。在众人面前,罗艺理屈词穷,只得认错。花枪解怨结缘,使结发夫妻重归团圆,从此,更壮大了义军力量。 其他信息:
花枪缘是豫剧五大名旦(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之一马金凤的代表剧目,其中的唱腔可以非常明晰的凸显马派唱腔的明亮纯净,清脆圆润,刚健豪爽,深入浅出,蕴藉醇化的特色。 背景资料:
《花枪缘》是根据豫剧传统老戏《对花枪》改编的。《对花枪》原来也叫《父子会》、《罗松找父》,写罗艺赴京赶考,病滞南阳姜家集,与姜桂枝成婚。姜桂枝教罗艺花枪七十二路。罗艺赶考得中后,又娶秦氏为妻,生子罗成,将花枪传授予了他。四十年后,姜桂枝得知罗艺在瓦岗聚义,便携子罗松、孙儿罗焕到瓦岗认父。罗艺不敢相认,罗成怒战罗松父子,被罗焕生擒。姜桂枝又战败罗艺。后经程咬金说合,夫妻相认,举家团圆,同上瓦岗。此剧颇有传奇色彩,语言有浓厚乡土气息。以老旦(姜桂枝)、老生(罗艺)、花脸(程咬金)、武生(罗成)和娃娃生(罗焕)应工,是有名的唱做兼备、文武并重的戏,许多著名豫剧名旦(如王秀兰等)都唱这出戏,并因此而出名。
1956年,安阳市豫剧团排演了由河南著名戏剧家王镇南的整理本,崔兰田饰姜桂枝,卢士元饰罗艺,曾引起轰动。1957年,崔兰田就带着这出戏进京演出,周恩来总理因公事忙,后来赶到剧场,只看了这出戏的后半场,并接见全团演职人员,给了极高评价。1959年这出戏获河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优秀奖。
1981年夏,经宋词再整理后,更名为《花枪缘》,由洛阳市豫剧团排演,马金凤饰姜桂枝。当年马金凤第四次进京演出时,把这出戏带到了北京,也引起了极大轰动。当时有人颇有微词,说马金凤抢了崔兰田的戏,对这种说法我不能赞同。
一出优秀的剧目由不同的演员演出,这在梨园界是常有的事。例如,《玉堂春》梅、尚、程、荀四大名旦都演过,他们的不少学生至今仍在演。1959年由梅兰芳大师改编的《穆桂英挂帅》,前不久,中国京剧院三团也在“空中大剧院”演出了程派版的《穆桂英挂帅》(程派再传弟子李佩红饰演穆桂英)。豫剧也是这样,上个世纪30年代陈素真演出的《三上轿》,后来崔兰田也排这出戏,并将它列入崔派的代表作品之一。当今,常派名剧《大祭桩》更有不下一二十个著名演员都演过这出戏。所以,我认为马金凤再演这出戏无可后非,更不应该指责。当然,我绝无褒马贬崔之意,因为两位豫剧大师在我心目在地位是一样的。
作者在洛阳生活了近50年,看马金凤的戏较多,听到她的故事也较多。对《花枪缘》是怎样从《对花枪》改过来的,也略知一二。1981年4月定下7月1日洛阳市豫剧团要带《穆桂英挂帅》和《花打朝》两台大戏,第四次进京演出的日程。谁料当月底,却传来了洛阳市宣传部“进京不带《花打朝》的通知”,剧团陷入了困境,离进京日子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再排新戏已来不及,况且又没有新本子可用,总不能让马金凤老是进京演穆桂英吧!当时剧团知道马金凤早年演过《对花枪》,二十多年崔兰田大师进京演出过这出戏,1979年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将《对花枪》移植成京剧(由郑子茹主演),都获得了成功,我们能不能也重新加工整理一下呢?当时从南京赶来为马金凤加工《穆桂英挂帅》的宋词(江苏省剧作家,曾为马金凤共同整理了《老征东》,后来因著作权问题,两人闹翻了,本人无语,不加评论),知道此事后,欣然接受了整理剧本的任务,并答应回南京后半月内写好寄来。剧团看了宋词的改编本,觉得可以采用,救了剧团之急,便电函宋词火速来洛,协助赶排这出戏。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花枪缘》就赶排出来了,彩排之前,请河南著名编剧、导演杨兰春做了进一步加工指导,使这出戏又上一层楼。6月23日在石家庄市河北剧院进行演出,得到好评。进京前,剧团及马金凤又从邢台专程回到郑州,向省委宣传部领导汇报了情况,并讲到河北梆子剧团也在北京演出了《花打朝》,省委宣传部当场拍板,“一挂两花”三出戏一同进京演出,并指令杨兰春再次加工《花打朝》,和剧团一同进京汇报演出。洛阳市委宣传部领导也专程赶到剧团,亲自带领剧团于6月28日赴京。
自7月1日起,洛阳市豫剧团在北京长安剧院,陆续演出了《穆桂英挂帅》、《花打朝》及《花枪缘》三出戏。盛况空前,各家媒体竞相报道,赞誉“《花打朝》轰动全京城”,……。戏曲理论家郭汉城撰写了《从<花枪缘>再改编得到的启示》,戏曲评论家冯亦代也撰写了《六十岁的爱情》一文,对《花枪缘》给予了充分赞赏与肯定。
洛阳日报对于《花枪缘》的报道更是连篇累牍,不遗余力。作者在剧团进京演出回洛后,才看到这出戏的演出,并且一连看了两场。这出戏剧本改得好,导演导得好,演员演得好,马金凤唱得好!比她的《花打朝》要好,与她的《穆桂英挂帅》相比,也丝毫不差。
《花枪缘》与原来的《对花枪》相比较,删去了罗艺的重婚夫人秦氏和秦琼等戏曲人物,加强了程咬金、罗艺、罗成等人物的刻画,丰富了幽默风趣的表演成分,突出了罗艺和姜桂枝两人的爱情主线,对唱词也改动了许多,增加了这出戏的可看性。以“南营”一场,姜桂枝出场后的那一段唱词为例,我把新老两个版本的唱词都罗列于本文后面,以便于读者比较。
“红花要有绿叶配”,其他几个演员精彩的表演,可圈可点,为戏增色不少。马金凤当年近六十,基本合于姜桂枝的年龄,她倾50多年的舞台演出经验与唱做功底,成功塑造了姜桂枝这个艺术形象。与她以往扮演的穆桂英、七奶奶作比较,也有所突破。戏中后半场她扎靠旗,着戎装,使一根银枪,与罗艺对打,英姿飒爽,显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说到唱腔,更是无所挑剔。马金凤师承祥符调名家马双枝,但早年在豫东、豫西及鲁西南、皖北一带演出多年,所以她的唱腔里既有豫东调的高亢和明亮,又有祥符调的典雅与细腻,也有豫西调的质朴与婉转,还夹杂有山东梆子的粗犷与豪放。她兼收并蓄,有机地把各流派之长融入她的唱腔里,创造出一大批多彩绚丽、清脆优美的唱段,逐步形成了她形成了咬字清晰,字正腔圆,尾音干脆,轻松自如,旋律明快,平中见奇,俗中见巧的声腔特点。在这出以唱为主的戏里,她的唱腔无不洋溢着她所创造的马派声腔艺术的神韵,为观众所喝彩。
在“南营”一场,那段“老身家住南阳地”叙述姜桂枝与罗艺爱情故事的长达十几分钟的唱段,她非常松弛,气息上下贯,似唱非唱,似说非说,把说和唱结合的天衣无缝,听起来优美而不乏味,松弛而不失神韵,毫无冗长之感。基本上只用了“二八”一种板式,没有高腔大调,没有花里胡哨的甩腔,但凭借她娴熟的演唱技巧,把一百多句的唱词,唱得如行云流水,声声入耳,在她平缓舒展的唱腔里,还不时蹦出些飞珠溅玉来。越听越有味,在看似平凡的唱腔里,随处可见她吐字、归韵之乖巧,行腔、用气之讲究,行腔走板中随处可见俏丽的甩腔,和婉转细腻的腔弯,与细微处凸显她们平中见奇,俗中见巧的唱腔特点,这也正是唱腔中流露出韵味是那样清脆、甜润的主要原因。
在最后一场与罗艺对花枪,把他一枪挑落在地上,总算解了气。姜桂枝的那两段唱腔,从“老罗艺,你手拍胸膛想一想,你怎样到的姜家集”,到程咬金促使众人跪地讲清时,“众位英雄跪在地,千仇万恨也难提。罢!罢!罢!众位英雄快请起”,再到罗艺拿着鞋底要打自己脸时,姜桂枝那段“咳!咳!看看你个老东西,我说打,你就打,这事可不能当真的”欢快活泼的唱腔,虽不太长,但都恰如其分地唱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
《花枪缘》于1985年6月,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成了彩色戏曲艺术片,在全国放映。这部电影拍的比她的前两部都要好,连马金凤本人也比较满意。 115标准码下载:115网盘标准提取式使用方法http://gy99.org/bbs/thread-39489-1-1.html快传下载:
链接: http://pan.baidu.com/s/13ulS8sTDnlQtdq40T94UYw 密码: cxt1
导 演:林丰编 剧:宋词
主 演: 马金凤(姜桂枝)
任四亮(罗艺)
李广海(罗成)
谷霞(罗焕)
李建洛(罗松)
马东法(程咬金)
陈东(尤通)
王志贵(史太奈)
陈贞(罗松妻)
上 映:1985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彩色
类 型:戏曲片 故事简介:
隋末,瓦岗寨义军不断发展壮大。一天,罗艺打败隋军主帅杨林,山寨正为罗艺、罗成父子设宴成功。忽然山下有二人要与罗艺认亲,称罗艺为父、为爷。罗艺因为年老怕认亲受人耻笑,另外害怕罗成反对因此拒认,反诬是杨林派来的奸细。寨主程咬金派尤通、史大奈二大将出马将来人赶走,不料大败而归,并带回一封书信,罗艺仍不相认。罗成便下山出战,使出背后三枪,不想竟被小娃娃破解并被生俘。程咬金察出其中必有蹊跷,亲往南营视察。姜桂枝终于说明原委,才知姜桂枝系罗艺原配之妻,在山下讨战者罗松是罗艺之子,罗焕是罗艺之孙。原来40年前,罗艺赶考途中发病,被河南南阳姜家集姜员外逞回家中调养,其女姜桂枝一见钟情,在父母应允下,与罗艺结为夫妻。白天姜桂枝陪夫读书,夜里向罗艺传授姜家枪法绝技,104路枪法传了72路还没有传齐,罗艺便前去赶考。由于战乱,夫妻分离。罗艺因战功卓著成为隋朝大将,并另娶秦夫人(秦琼的姑母)生子罗成。隋炀帝暴政,天下大乱,罗艺带罗成举兵燕山投奔了瓦岗寨反隋义军。前妻姜桂枝日夜思念亲夫罗艺。当她得悉罗艺已上瓦岗寨之后,便率儿孙、儿媳前来认亲。程咬金巧计安排,使罗艺亲自出战姜桂枝。罗艺被姜桂枝连骂带打,大败于姜桂枝的花枪之下。按婚前约定,二人中有一方忘恩负义,就用绣花鞋打破脸皮。在众人面前,罗艺理屈词穷,只得认错。花枪解怨结缘,使结发夫妻重归团圆,从此,更壮大了义军力量。 其他信息:
花枪缘是豫剧五大名旦(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之一马金凤的代表剧目,其中的唱腔可以非常明晰的凸显马派唱腔的明亮纯净,清脆圆润,刚健豪爽,深入浅出,蕴藉醇化的特色。 背景资料:
《花枪缘》是根据豫剧传统老戏《对花枪》改编的。《对花枪》原来也叫《父子会》、《罗松找父》,写罗艺赴京赶考,病滞南阳姜家集,与姜桂枝成婚。姜桂枝教罗艺花枪七十二路。罗艺赶考得中后,又娶秦氏为妻,生子罗成,将花枪传授予了他。四十年后,姜桂枝得知罗艺在瓦岗聚义,便携子罗松、孙儿罗焕到瓦岗认父。罗艺不敢相认,罗成怒战罗松父子,被罗焕生擒。姜桂枝又战败罗艺。后经程咬金说合,夫妻相认,举家团圆,同上瓦岗。此剧颇有传奇色彩,语言有浓厚乡土气息。以老旦(姜桂枝)、老生(罗艺)、花脸(程咬金)、武生(罗成)和娃娃生(罗焕)应工,是有名的唱做兼备、文武并重的戏,许多著名豫剧名旦(如王秀兰等)都唱这出戏,并因此而出名。
1956年,安阳市豫剧团排演了由河南著名戏剧家王镇南的整理本,崔兰田饰姜桂枝,卢士元饰罗艺,曾引起轰动。1957年,崔兰田就带着这出戏进京演出,周恩来总理因公事忙,后来赶到剧场,只看了这出戏的后半场,并接见全团演职人员,给了极高评价。1959年这出戏获河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优秀奖。
1981年夏,经宋词再整理后,更名为《花枪缘》,由洛阳市豫剧团排演,马金凤饰姜桂枝。当年马金凤第四次进京演出时,把这出戏带到了北京,也引起了极大轰动。当时有人颇有微词,说马金凤抢了崔兰田的戏,对这种说法我不能赞同。
一出优秀的剧目由不同的演员演出,这在梨园界是常有的事。例如,《玉堂春》梅、尚、程、荀四大名旦都演过,他们的不少学生至今仍在演。1959年由梅兰芳大师改编的《穆桂英挂帅》,前不久,中国京剧院三团也在“空中大剧院”演出了程派版的《穆桂英挂帅》(程派再传弟子李佩红饰演穆桂英)。豫剧也是这样,上个世纪30年代陈素真演出的《三上轿》,后来崔兰田也排这出戏,并将它列入崔派的代表作品之一。当今,常派名剧《大祭桩》更有不下一二十个著名演员都演过这出戏。所以,我认为马金凤再演这出戏无可后非,更不应该指责。当然,我绝无褒马贬崔之意,因为两位豫剧大师在我心目在地位是一样的。
作者在洛阳生活了近50年,看马金凤的戏较多,听到她的故事也较多。对《花枪缘》是怎样从《对花枪》改过来的,也略知一二。1981年4月定下7月1日洛阳市豫剧团要带《穆桂英挂帅》和《花打朝》两台大戏,第四次进京演出的日程。谁料当月底,却传来了洛阳市宣传部“进京不带《花打朝》的通知”,剧团陷入了困境,离进京日子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再排新戏已来不及,况且又没有新本子可用,总不能让马金凤老是进京演穆桂英吧!当时剧团知道马金凤早年演过《对花枪》,二十多年崔兰田大师进京演出过这出戏,1979年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将《对花枪》移植成京剧(由郑子茹主演),都获得了成功,我们能不能也重新加工整理一下呢?当时从南京赶来为马金凤加工《穆桂英挂帅》的宋词(江苏省剧作家,曾为马金凤共同整理了《老征东》,后来因著作权问题,两人闹翻了,本人无语,不加评论),知道此事后,欣然接受了整理剧本的任务,并答应回南京后半月内写好寄来。剧团看了宋词的改编本,觉得可以采用,救了剧团之急,便电函宋词火速来洛,协助赶排这出戏。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花枪缘》就赶排出来了,彩排之前,请河南著名编剧、导演杨兰春做了进一步加工指导,使这出戏又上一层楼。6月23日在石家庄市河北剧院进行演出,得到好评。进京前,剧团及马金凤又从邢台专程回到郑州,向省委宣传部领导汇报了情况,并讲到河北梆子剧团也在北京演出了《花打朝》,省委宣传部当场拍板,“一挂两花”三出戏一同进京演出,并指令杨兰春再次加工《花打朝》,和剧团一同进京汇报演出。洛阳市委宣传部领导也专程赶到剧团,亲自带领剧团于6月28日赴京。
自7月1日起,洛阳市豫剧团在北京长安剧院,陆续演出了《穆桂英挂帅》、《花打朝》及《花枪缘》三出戏。盛况空前,各家媒体竞相报道,赞誉“《花打朝》轰动全京城”,……。戏曲理论家郭汉城撰写了《从<花枪缘>再改编得到的启示》,戏曲评论家冯亦代也撰写了《六十岁的爱情》一文,对《花枪缘》给予了充分赞赏与肯定。
洛阳日报对于《花枪缘》的报道更是连篇累牍,不遗余力。作者在剧团进京演出回洛后,才看到这出戏的演出,并且一连看了两场。这出戏剧本改得好,导演导得好,演员演得好,马金凤唱得好!比她的《花打朝》要好,与她的《穆桂英挂帅》相比,也丝毫不差。
《花枪缘》与原来的《对花枪》相比较,删去了罗艺的重婚夫人秦氏和秦琼等戏曲人物,加强了程咬金、罗艺、罗成等人物的刻画,丰富了幽默风趣的表演成分,突出了罗艺和姜桂枝两人的爱情主线,对唱词也改动了许多,增加了这出戏的可看性。以“南营”一场,姜桂枝出场后的那一段唱词为例,我把新老两个版本的唱词都罗列于本文后面,以便于读者比较。
“红花要有绿叶配”,其他几个演员精彩的表演,可圈可点,为戏增色不少。马金凤当年近六十,基本合于姜桂枝的年龄,她倾50多年的舞台演出经验与唱做功底,成功塑造了姜桂枝这个艺术形象。与她以往扮演的穆桂英、七奶奶作比较,也有所突破。戏中后半场她扎靠旗,着戎装,使一根银枪,与罗艺对打,英姿飒爽,显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说到唱腔,更是无所挑剔。马金凤师承祥符调名家马双枝,但早年在豫东、豫西及鲁西南、皖北一带演出多年,所以她的唱腔里既有豫东调的高亢和明亮,又有祥符调的典雅与细腻,也有豫西调的质朴与婉转,还夹杂有山东梆子的粗犷与豪放。她兼收并蓄,有机地把各流派之长融入她的唱腔里,创造出一大批多彩绚丽、清脆优美的唱段,逐步形成了她形成了咬字清晰,字正腔圆,尾音干脆,轻松自如,旋律明快,平中见奇,俗中见巧的声腔特点。在这出以唱为主的戏里,她的唱腔无不洋溢着她所创造的马派声腔艺术的神韵,为观众所喝彩。
在“南营”一场,那段“老身家住南阳地”叙述姜桂枝与罗艺爱情故事的长达十几分钟的唱段,她非常松弛,气息上下贯,似唱非唱,似说非说,把说和唱结合的天衣无缝,听起来优美而不乏味,松弛而不失神韵,毫无冗长之感。基本上只用了“二八”一种板式,没有高腔大调,没有花里胡哨的甩腔,但凭借她娴熟的演唱技巧,把一百多句的唱词,唱得如行云流水,声声入耳,在她平缓舒展的唱腔里,还不时蹦出些飞珠溅玉来。越听越有味,在看似平凡的唱腔里,随处可见她吐字、归韵之乖巧,行腔、用气之讲究,行腔走板中随处可见俏丽的甩腔,和婉转细腻的腔弯,与细微处凸显她们平中见奇,俗中见巧的唱腔特点,这也正是唱腔中流露出韵味是那样清脆、甜润的主要原因。
在最后一场与罗艺对花枪,把他一枪挑落在地上,总算解了气。姜桂枝的那两段唱腔,从“老罗艺,你手拍胸膛想一想,你怎样到的姜家集”,到程咬金促使众人跪地讲清时,“众位英雄跪在地,千仇万恨也难提。罢!罢!罢!众位英雄快请起”,再到罗艺拿着鞋底要打自己脸时,姜桂枝那段“咳!咳!看看你个老东西,我说打,你就打,这事可不能当真的”欢快活泼的唱腔,虽不太长,但都恰如其分地唱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
《花枪缘》于1985年6月,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成了彩色戏曲艺术片,在全国放映。这部电影拍的比她的前两部都要好,连马金凤本人也比较满意。 115标准码下载:115网盘标准提取式使用方法http://gy99.org/bbs/thread-39489-1-1.html快传下载:
链接: http://pan.baidu.com/s/13ulS8sTDnlQtdq40T94UYw 密码: cx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