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云盘】【大陆】【烈火中永生(1965年) 】【MKV/1.12G】【国语无字】
中文片名:烈火中永生
外文片名:Living Forever in Burning Flames
影片类型:剧情(国共战争)
片长:138 min
国家/地区:中国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色彩:黑白
制作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
上映日期:1965年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许云峰 赵丹
江姐 于蓝
李敬原 张平
徐鹏飞 项堃
华子良 蔡松龄
小萝卜头 方舒
双枪老太婆 胡朋
华为 蔡安安
彭松涛 庞学勤
陈松林 赵汝平
郑克昌 杨启天
沈养斋 李大千
猫头鹰 陈乐
孙明霞 林盈
龙光华 王寅申
甫志高 稽启明
韩炎 朱介
苏曼意 玛丽
导演:水华
编剧:夏衍(周皓)、罗广斌、杨益言
摄影:朱今明
美术设计:秦威Wei Qin
作曲:朱践耳
录音:蔡军、张家克
副导演:赵元
副摄影:于振羽
化妆:孙月梅
剪辑:严尚华、朱小勤
照明:张海山
特技摄影:张尔瓒
特技美术:门玉凤、米家庆
制片:王志敏
演奏:中央乐团
指挥:李德伦
剧情简介:
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带领游击队下山,营救江姐。她拦劫了押送江姐去重庆的囚车,但狡猾的敌人已将江姐从水路押走,囚车里是可耻的叛徒甫志高,双枪老太婆当即处决了这个卑鄙的家伙。
江姐被押往重庆,敌人妄想在江姐身上打开缺口,获得重庆地下党的线索。无数次的审讯,日日夜夜的酷刑,江姐的身体被摧残着,但是江姐以顽强的意志反击了敌人,保卫了党组织。
在监狱中,许云峰和江姐还带领难友们,同敌人展开了英勇不屈的斗争。1949年4月,我解放军强渡长江,占领了南京。随着形势的发展,国民党加紧迫害被囚在重庆狱中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他们把许云峰囚在一座阴森的地牢里,企图将他和狱中的其他难友隔离开来。解放军日益逼近四川,敌人预谋屠杀狱中的共产党人,狱中的党组织积极地策划着越狱行动。
为了尽快与狱外党组织取得联系,在狱中做杂工的老犯人、疯老头华子良主动接受了这个任务——华子良在15年前是华蓥山区的党委书记,被捕后他接受党的指示,利用陪法场的机会,佯装疯子,蒙混了敌人,长期隐蔽下来。华子良借与敌人一起去买菜的机会,机智地与狱外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并把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带回狱中,交给江姐。许云峰虽然被禁锢在黑暗潮湿的地牢里,但他用尽全力,日以继夜地用带着镣铐的手,挖开了狱墙的砖石,为同志们越狱突围准备了洞口。
敌人在死亡前夕疯狂屠杀政治犯,江姐和许云峰被敌人杀害了;华子良率领难友通过许云峰留下的地洞,冲出牢狱,与前来接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先遣部队及华蓥山游击队员们会师,这时,华子良也与分别15年的老伴、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团聚。
影片评价:
本片根据罗广斌、杨益言所著的红色经典小说《红岩》改编;影片以许云峰、江姐的斗争活动为中心,表现出当时艰难的地下革命斗争和严酷的狱中斗争的情景,以及身陷囹圄的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革命信念和献身精神。
编导们准确地把握了反动派全局性毁灭的命运和在局部范围内的疯狂肆虐所形成的强烈对比的形势特点,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影片还以充满凝重、刚烈、昂然的格调,浮雕般地推出英雄群像:许云峰、江姐、华子良等,与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反动派对比,衬托出英雄人物们高崇的思想情操和精神面貌。本片制作严谨、演员阵容庞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红岩》原作是根据重庆解放前夕发生的一段真实的历史创作的,几乎每一个人物都有生活原型,出版后轰动一时。
影片《烈火中永生》是编剧夏衍(署名为周皓)与导演水华继《林家铺子》、《革命家庭》之后的第三次合作。影片结构紧凑,戏剧冲突集中在许云峰、江姐和徐鹏飞等人身上展开,主要人物形象鲜明,同时,英雄群像也得到浮雕般的凸显,全片洋溢着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气概。
水华是新中国最优秀的导演之一,他的影片《林家铺子》也堪称新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他导演风格上简洁严谨、细腻含蓄的特质也同样体现在影片《烈火中永生》当中,同时片中充满了一种强烈的革命激情。虽然是一部歌颂英雄的影片,但导演避开豪言壮语式的表现,注重挖掘生活细节,在真实感人的细节中展现英雄人物的精神风貌。这种刻画人物的细微笔触也使一些了了几笔的次要人物成为颇具光彩、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如在狱中装疯多年的地下工作者华子良、天真可爱、富有正义感的小萝卜头等。
影片演员阵容强大。赵丹在出演许云峰时,努力追求一种即兴式的、真实自然的生活化表演,使这一人物既有内在的英雄气概,又有一种平易近人的亲切感,可以说许云峰是赵丹所创作的银幕形象中最不“过火”、最少“舞台化”痕迹的一个角色。于蓝扮演的江姐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江姐的光彩不仅来自她的宁死不屈,也在于于蓝将女性的温和细腻融入到人物的举手投足之中,这些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中国观众。
项堃扮演的徐鹏飞,将人物对党国的效忠和对共产党人的残忍表现得非常充分,同时又能从人物的心理出发,对徐鹏飞急于求成时的焦躁、最后覆灭前的歇斯底里都做了恰当的处理,避免了反面人物塑造上的脸谱化。
影片完成于“文革”即将来临的1965年,有评论指出在拍摄英雄人物时,该片在影像与光影的运用上存在着意识形态化倾向,使英雄人物有“高大全”的感觉。例如:许云峰、江姐等革命者形象多使用全光,反面人物则多使用舞台式的脚光,并常常处于半明半暗的光影之中;在敌我双方的中、全景中,英雄人物大多占据高处和前景,获得视觉上的优势,在对切镜头中,英雄人物通常是低位仰角拍摄,反面人物多为平位拍摄,造成一高一低的视觉效果,等等。尽管如此,《烈火中永生》仍然是一部在观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影片。
幕后故事:
1965年,王心刚参加了根据罗广斌、杨益言的著名小说《红岩》改编的故事影片《烈火中永生》——以他的相貌是扮演原定的男主角之一成岗的最合适的人选,只是后来这个剧本在有限的时间段里,要以重点突出和表现剧中的女英烈江姐和另外一个男主角许云峰,而把小说中的三个主角之一的成岗给完全删除了。王心刚在影片中扮演的仅是配角刘思扬,待到影片完成之后再几经修改,王心刚的这一配角不但没有“成活”,而且成为没有任何特点的无名难友之一了。
本来一部非常之好的题材,却由于受到外界的严重干扰和“文革”风暴前夜的冲击,而最终本该让王心刚可以在银幕上绽放光彩的又一个英雄形象,就这样被人为地扼杀在摇篮中。
完成于“文革”风暴前夕的《烈火中永生》,也是生不逢时,不合时宜。虽然这部被喻为“红色革命斗争题材”的长篇小说,一经面世即在社会上好评如潮,江姐、许云峰、成岗的英雄形象,整整鼓舞和感召了一代有志青年。
可是,把这部长篇小说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却又被江青等人抓住把柄,他们气势汹汹地质问道:“这部小说是为叛徒歌功颂德和树碑立传。”因为真实事件中的重庆市委书记确实是出卖同志的叛徒,而小说中的同一人物却是正面歌颂的对象,江青等人混淆了文学作品和真实生活中的同一概念和范畴。
该片的编剧夏衍在当时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影片完成书写演员表时,并没有像以往由他编剧的影片那样写上“夏衍”的名字,而是改为人们陌生的“周皓”两个字,把“根据罗广斌、杨益言的同名小说《红岩》改编”的字体也写得很小,并删节了其中的许多已完成的镜头,起初由王心刚扮演的革命者成岗最为合适,但由于要有限的篇幅里去重点突出江姐的形象,而被迫让王心刚改演刘思扬,在经过几次修改之后,最终一向扮演主角的王心刚,成了一个“无名难友”的群众角色。
在北影厂标准的小放映室里,江青亲自前来审查这部影片。整部影片在放映过程中,江青一直阴沉着脸,始终一言不法。待影片放完、小放映室里的灯光重新亮起来时,明亮的灯光照射在江青煞白的脸上,更显得阴森恐怖。江青的目光仍然是旁若无人地盯着已经成为一片空白的银幕,声音像是从嗓子眼里的某一处挤出来似的发了音:“阿丹的气质,根本不能演这个戏!简直像疯子,糟透了!坏极了!”说完这些话后,她才转过脸来,用右手指着面前的大气不敢出的于蓝又哼出一句话:“你英气不够,顶多像小学教师!”在座的人面面相觑,连声音也敢发出。
江青从座位上站起来,只顾一个劲地朝放映室外面走,一边走一边气极败坏地说:“电影不像是桌椅板凳,不是话剧,可以随便修改。电影拍坏了可没有法改,代价太大了。好吧,这部电影就不用改了,就这么拿出去,让群众来批判吧。”江青的身影消失了,而她的声音还回荡在小放映室的上空。
时隔不久,江青审看影片的事情,让周恩来总理知道了,他立刻抽出时间和该片的主创人员,并邀请有关评论家,再次坐在一起,观看了这部影片。影片放映结束后,他并没有开口,而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观看这部影片的被邀请的评论家们,并不知道江青审看影片的一幕,所以大家各抒胸臆,畅所欲言,认为英雄的性格气质是多种多样,不能千篇一律。与会者一致认为影片很感人,演员表演也很到位。最后,总理站起来爽朗的笑道:“你们胜利了!”总理一句言简意赅的结论,顿时使大家激动地鼓起掌来。
随后,主创人员又按照周总理的建议,增补了江姐、许云峰刑场就义的一场戏,以增加影片的高潮和艺术感染力。但影片的最后以难友们同解放军、游击队在歌乐山下相汇合的大团圆结尾,不但不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显得非常生硬、虚假,从而严重地削弱了影片的悲壮气氛,使影片逊色很多。
但是,赵丹自己绝对没有想到,这竟是他自1932年从影以来,自己最后一次在银幕上的亮相。
链接: http://pan.baidu.com/s/1NYmt6u2utVbyVfqr1EPPeA 密码: 5jma
外文片名:Living Forever in Burning Flames
影片类型:剧情(国共战争)
片长:138 min
国家/地区:中国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色彩:黑白
制作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
上映日期:1965年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许云峰 赵丹
江姐 于蓝
李敬原 张平
徐鹏飞 项堃
华子良 蔡松龄
小萝卜头 方舒
双枪老太婆 胡朋
华为 蔡安安
彭松涛 庞学勤
陈松林 赵汝平
郑克昌 杨启天
沈养斋 李大千
猫头鹰 陈乐
孙明霞 林盈
龙光华 王寅申
甫志高 稽启明
韩炎 朱介
苏曼意 玛丽
导演:水华
编剧:夏衍(周皓)、罗广斌、杨益言
摄影:朱今明
美术设计:秦威Wei Qin
作曲:朱践耳
录音:蔡军、张家克
副导演:赵元
副摄影:于振羽
化妆:孙月梅
剪辑:严尚华、朱小勤
照明:张海山
特技摄影:张尔瓒
特技美术:门玉凤、米家庆
制片:王志敏
演奏:中央乐团
指挥:李德伦
剧情简介:
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带领游击队下山,营救江姐。她拦劫了押送江姐去重庆的囚车,但狡猾的敌人已将江姐从水路押走,囚车里是可耻的叛徒甫志高,双枪老太婆当即处决了这个卑鄙的家伙。
江姐被押往重庆,敌人妄想在江姐身上打开缺口,获得重庆地下党的线索。无数次的审讯,日日夜夜的酷刑,江姐的身体被摧残着,但是江姐以顽强的意志反击了敌人,保卫了党组织。
在监狱中,许云峰和江姐还带领难友们,同敌人展开了英勇不屈的斗争。1949年4月,我解放军强渡长江,占领了南京。随着形势的发展,国民党加紧迫害被囚在重庆狱中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他们把许云峰囚在一座阴森的地牢里,企图将他和狱中的其他难友隔离开来。解放军日益逼近四川,敌人预谋屠杀狱中的共产党人,狱中的党组织积极地策划着越狱行动。
为了尽快与狱外党组织取得联系,在狱中做杂工的老犯人、疯老头华子良主动接受了这个任务——华子良在15年前是华蓥山区的党委书记,被捕后他接受党的指示,利用陪法场的机会,佯装疯子,蒙混了敌人,长期隐蔽下来。华子良借与敌人一起去买菜的机会,机智地与狱外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并把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带回狱中,交给江姐。许云峰虽然被禁锢在黑暗潮湿的地牢里,但他用尽全力,日以继夜地用带着镣铐的手,挖开了狱墙的砖石,为同志们越狱突围准备了洞口。
敌人在死亡前夕疯狂屠杀政治犯,江姐和许云峰被敌人杀害了;华子良率领难友通过许云峰留下的地洞,冲出牢狱,与前来接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先遣部队及华蓥山游击队员们会师,这时,华子良也与分别15年的老伴、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团聚。
影片评价:
本片根据罗广斌、杨益言所著的红色经典小说《红岩》改编;影片以许云峰、江姐的斗争活动为中心,表现出当时艰难的地下革命斗争和严酷的狱中斗争的情景,以及身陷囹圄的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革命信念和献身精神。
编导们准确地把握了反动派全局性毁灭的命运和在局部范围内的疯狂肆虐所形成的强烈对比的形势特点,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影片还以充满凝重、刚烈、昂然的格调,浮雕般地推出英雄群像:许云峰、江姐、华子良等,与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反动派对比,衬托出英雄人物们高崇的思想情操和精神面貌。本片制作严谨、演员阵容庞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红岩》原作是根据重庆解放前夕发生的一段真实的历史创作的,几乎每一个人物都有生活原型,出版后轰动一时。
影片《烈火中永生》是编剧夏衍(署名为周皓)与导演水华继《林家铺子》、《革命家庭》之后的第三次合作。影片结构紧凑,戏剧冲突集中在许云峰、江姐和徐鹏飞等人身上展开,主要人物形象鲜明,同时,英雄群像也得到浮雕般的凸显,全片洋溢着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气概。
水华是新中国最优秀的导演之一,他的影片《林家铺子》也堪称新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他导演风格上简洁严谨、细腻含蓄的特质也同样体现在影片《烈火中永生》当中,同时片中充满了一种强烈的革命激情。虽然是一部歌颂英雄的影片,但导演避开豪言壮语式的表现,注重挖掘生活细节,在真实感人的细节中展现英雄人物的精神风貌。这种刻画人物的细微笔触也使一些了了几笔的次要人物成为颇具光彩、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如在狱中装疯多年的地下工作者华子良、天真可爱、富有正义感的小萝卜头等。
影片演员阵容强大。赵丹在出演许云峰时,努力追求一种即兴式的、真实自然的生活化表演,使这一人物既有内在的英雄气概,又有一种平易近人的亲切感,可以说许云峰是赵丹所创作的银幕形象中最不“过火”、最少“舞台化”痕迹的一个角色。于蓝扮演的江姐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江姐的光彩不仅来自她的宁死不屈,也在于于蓝将女性的温和细腻融入到人物的举手投足之中,这些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中国观众。
项堃扮演的徐鹏飞,将人物对党国的效忠和对共产党人的残忍表现得非常充分,同时又能从人物的心理出发,对徐鹏飞急于求成时的焦躁、最后覆灭前的歇斯底里都做了恰当的处理,避免了反面人物塑造上的脸谱化。
影片完成于“文革”即将来临的1965年,有评论指出在拍摄英雄人物时,该片在影像与光影的运用上存在着意识形态化倾向,使英雄人物有“高大全”的感觉。例如:许云峰、江姐等革命者形象多使用全光,反面人物则多使用舞台式的脚光,并常常处于半明半暗的光影之中;在敌我双方的中、全景中,英雄人物大多占据高处和前景,获得视觉上的优势,在对切镜头中,英雄人物通常是低位仰角拍摄,反面人物多为平位拍摄,造成一高一低的视觉效果,等等。尽管如此,《烈火中永生》仍然是一部在观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影片。
幕后故事:
1965年,王心刚参加了根据罗广斌、杨益言的著名小说《红岩》改编的故事影片《烈火中永生》——以他的相貌是扮演原定的男主角之一成岗的最合适的人选,只是后来这个剧本在有限的时间段里,要以重点突出和表现剧中的女英烈江姐和另外一个男主角许云峰,而把小说中的三个主角之一的成岗给完全删除了。王心刚在影片中扮演的仅是配角刘思扬,待到影片完成之后再几经修改,王心刚的这一配角不但没有“成活”,而且成为没有任何特点的无名难友之一了。
本来一部非常之好的题材,却由于受到外界的严重干扰和“文革”风暴前夜的冲击,而最终本该让王心刚可以在银幕上绽放光彩的又一个英雄形象,就这样被人为地扼杀在摇篮中。
完成于“文革”风暴前夕的《烈火中永生》,也是生不逢时,不合时宜。虽然这部被喻为“红色革命斗争题材”的长篇小说,一经面世即在社会上好评如潮,江姐、许云峰、成岗的英雄形象,整整鼓舞和感召了一代有志青年。
可是,把这部长篇小说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却又被江青等人抓住把柄,他们气势汹汹地质问道:“这部小说是为叛徒歌功颂德和树碑立传。”因为真实事件中的重庆市委书记确实是出卖同志的叛徒,而小说中的同一人物却是正面歌颂的对象,江青等人混淆了文学作品和真实生活中的同一概念和范畴。
该片的编剧夏衍在当时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影片完成书写演员表时,并没有像以往由他编剧的影片那样写上“夏衍”的名字,而是改为人们陌生的“周皓”两个字,把“根据罗广斌、杨益言的同名小说《红岩》改编”的字体也写得很小,并删节了其中的许多已完成的镜头,起初由王心刚扮演的革命者成岗最为合适,但由于要有限的篇幅里去重点突出江姐的形象,而被迫让王心刚改演刘思扬,在经过几次修改之后,最终一向扮演主角的王心刚,成了一个“无名难友”的群众角色。
在北影厂标准的小放映室里,江青亲自前来审查这部影片。整部影片在放映过程中,江青一直阴沉着脸,始终一言不法。待影片放完、小放映室里的灯光重新亮起来时,明亮的灯光照射在江青煞白的脸上,更显得阴森恐怖。江青的目光仍然是旁若无人地盯着已经成为一片空白的银幕,声音像是从嗓子眼里的某一处挤出来似的发了音:“阿丹的气质,根本不能演这个戏!简直像疯子,糟透了!坏极了!”说完这些话后,她才转过脸来,用右手指着面前的大气不敢出的于蓝又哼出一句话:“你英气不够,顶多像小学教师!”在座的人面面相觑,连声音也敢发出。
江青从座位上站起来,只顾一个劲地朝放映室外面走,一边走一边气极败坏地说:“电影不像是桌椅板凳,不是话剧,可以随便修改。电影拍坏了可没有法改,代价太大了。好吧,这部电影就不用改了,就这么拿出去,让群众来批判吧。”江青的身影消失了,而她的声音还回荡在小放映室的上空。
时隔不久,江青审看影片的事情,让周恩来总理知道了,他立刻抽出时间和该片的主创人员,并邀请有关评论家,再次坐在一起,观看了这部影片。影片放映结束后,他并没有开口,而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观看这部影片的被邀请的评论家们,并不知道江青审看影片的一幕,所以大家各抒胸臆,畅所欲言,认为英雄的性格气质是多种多样,不能千篇一律。与会者一致认为影片很感人,演员表演也很到位。最后,总理站起来爽朗的笑道:“你们胜利了!”总理一句言简意赅的结论,顿时使大家激动地鼓起掌来。
随后,主创人员又按照周总理的建议,增补了江姐、许云峰刑场就义的一场戏,以增加影片的高潮和艺术感染力。但影片的最后以难友们同解放军、游击队在歌乐山下相汇合的大团圆结尾,不但不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显得非常生硬、虚假,从而严重地削弱了影片的悲壮气氛,使影片逊色很多。
但是,赵丹自己绝对没有想到,这竟是他自1932年从影以来,自己最后一次在银幕上的亮相。
链接: http://pan.baidu.com/s/1NYmt6u2utVbyVfqr1EPPeA 密码: 5j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