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 576p D9原盘][国语英文字幕][7.28G]
这部算是解放前中国电影的巅峰之作了,BFI这次出了D9修复版,画质不错。
导演: 蔡楚生 / 郑君里
编剧: 蔡楚生 / 郑君里
主演: 白杨 / 陶金 / 舒绣文 / 上官云珠 / 吴茵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47
又名: The Spring River Flows East ◎简 介 抗战初期,女青年素芬(白杨 饰)认识了饱含爱国爱情的男青年张忠良(陶金 饰),很快两人便坠入爱河。两人结婚一年之后,抗战全面爆发,恰好素芬诞下一子,取名抗生。张忠良参加救援队跟随部队南下,素芬带儿子和婆婆回到乡下。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人物的命运大起在落。弟弟张忠民(高正 饰)被逼上“梁山”,公公被日本人杀害,素芬带着婆婆(吴茵 饰)和儿子从上海到乡下,又从乡下到城里,饱尝艰辛,但她始终盼望着自己已经失去联系的丈夫张忠良能早日回来。张忠良在战争中颠沛流离,最终流亡到重庆,在走投无路之时得遇交际花王丽珍(舒绣文 饰),忠良在王丽珍的帮助下慢慢被堕落的物质生活所引诱,开始迷失自己。后来和王丽珍结婚,并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回到上海,与王丽珍的表姐何文艳(上官云珠 饰)厮混,此时的他已经完全忘记了结发妻子素芬和自己的母亲和儿子。一次晚宴上,做帮佣的素芬终于见到了自己日夜思念的丈夫,而他却已经成为别人的丈夫……
一江春水自东往西,带走的是岁月,留下的是悲情。此片创下了解放前国产片的最高上座纪录,上映期间在上海曾出现“成千万人引颈翘望,成千万人踩进戏院大门”的壮观景象。 ◎角色介绍 白杨饰演素芬,有“四小花旦"之美称,她表现出中国传统妇女身上的孝顺、贤慧、坚强的优良品质,几场苦命戏也是惟妙惟肖,催人泪下。
陶金饰演第一主角张忠良,不论是转变前高呼抗日、不怕死不怕坐牢的有志青年,还是转变后委曲求全、低声下气的富家女婿,都被陶金演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将整个转变过程演得有合情合理、不落痕迹。
上官云珠在影片中戏分不算很多,扮演处在张忠良和王丽珍之间的交际花何文艳,虽有藏不住的无限风情,却尴尬无奈。
舒绣文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成就最高的女演员之一,她饰演的王丽珍显尽霸道、恶俗、凶悍的市侩之气,让人们痛恨这个角色时不得不赞美她的演技。
吴茵由于经常出演老太婆形象而有“东方老太婆"之称,观其片中表现,简直就是当今农村之老太,每逢伤情处便泪花滚滚,表演自然朴实,无骄柔造作之态。 ◎制作发行编辑 《一江春水向东流》于1947年10月下旬在上海公映,连映三个多月,该片几乎一夜之间引起轰动,出现了“成千万的人引颈翘望,成千万的人拥进影院”的盛况。首轮观众的人数是712874人,即当年上海平均每7个人中就有1人看过此片,甚至还有盲人购票入场“听电影”。继《渔光曲》后,再次创造了国产影片卖座的最高纪录。[1]当时各报纷纷发表文章,认为这部影片“标示了国产电影的前进道路”,使“我们为国产电影感到骄傲”,说它“概括了两世界,两种人的生活”。当时在香港的夏衍和文艺界的其他朋友,也曾联名写信给蔡楚生及全体创作人员,赞扬这部影片所获得的重大成功。剧作家田汉曾评论道:“在中国电影界今天这样贫弱简陋的物质条件下,而有这样的成就,算是电影工作者最高的成就了。”好莱坞华裔摄影师黄宗沾更赞道:“这是我所看到的国产片中最好的一部。”
不久,香港平安电影院独家上映此片,轰动景象不亚于上海。每当巴士抵平安影院的站头时,售票员不用报站名,而是高喊一声:“一江春水向东流啊!”车厢里的乘客顿时蜂拥而下。
然而,《一江春水向东流》曾遭到国民党刁难,禁止上映;可当郑君里让白杨、舒绣文等给国民党电影检查官送去一束鲜花之后,这部影片终于获准上映了,原来,郑君里在花束中放了几块金表。 ◎影片评价 对抗战前后中国社会现实的反思,是战后中国电影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八千里路云和月》偏重于对战争的反思,那么蔡楚生、郑君里导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则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以更为广阔的人生画面,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苦斗和受难,在抗战后继续忍受的欺压与凌辱诉之于银幕。让人们去清醒地认识,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抗战前后将近十年间的复杂社会生活,浓缩到一个家庭的变迁之中,以如火如荼的感情,通过这个家庭破碎的生活和情感的悲欢离合细腻地刻画出当时的社会景况。揭示了民族危难关头,整个社会处于纷繁动乱之中,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的正义呐喊。把国家命运和家庭命运成功地融为一体,成为一部“政治批判和伦理道德批判高度结合的中国史诗正剧的典范”,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而且在商业上也获得大丰收。
编导并没有单纯地讲故事,在历史大背景上同样不惜“笔墨”,还原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将小人物与大时代、大事件相融合,能够使观众在审视、回顾历史大事件的同时,体验个人世界的点点滴滴,从而引发共鸣。
影片以字幕的形式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全片有三分之二左右的故事都发生在抗战时期。导演以浓厚的民族情怀对日本帝国主义进行血淋淋的控诉,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两年公映无疑能够引起饱受日本凌辱百姓的共鸣,甚至可以将此片看作是一部严肃的抗日战争电影。与大背景对照的是对小人物生活与情感的描绘,这也是影片重点所在。
影片情节饱满,线索可以归纳为两条主线。一条以张忠良为核心,描述其从一个有志的“抗日英雄”脱变为寄富人门下、丧尽良知与尊严的豪门快婿;另一条以素芬为核心,描述其与家人艰辛、苦难的生活,对爱人的期盼和希望破灭后的悲惨故事。两前线索首尾相交,开头交待了男女主人公相爱、成家的情景,对于夫妻间恩爱的戏剧化刻画,让观众沉浸在“你是月亮我是星星"的温馨的爱恋之中,淳朴而又真切;结尾描绘两人重逢后的恩恩怨怨,面对背叛、负心的丈夫,妻子投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宣扬抗战的同时,编导也没有回避某些中国人素有的劣根性。在叙事手法上,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比,这种 强烈的对比才给观众揪心的痛楚,在对比中展示对当时伦理道理的关注与质问。
《一江春水向东流》融合了经典大片所具备的一切成功元素:宏大的历史背景,曲折的人物命运,深刻的人性洞悉,严密的叙事结构,强大的演员阵容,堪称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影片将中国古典小说、诗歌、戏曲、绘画等艺术的表现技巧,融汇于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中,创造了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
影片制作精良,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史诗架构的影片,影片人物众多,情节丰富,结构严密。影片的史诗气质并非仅仅来自故事时间的跨度,也来自影片对大场面的营造。复杂剧情的背后是诸多的人物形象,而影片的成功表明了中国长篇情节剧创作水平的成熟。
影片将中国古典小说、诗歌、戏曲、绘画等艺术的表现技巧,融汇于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中,创造了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 截图:
链接:http://pan.baidu.com/s/1eRWcrf0
本人在本网站分享的其他美剧、日剧、港剧、电影请移步点我
编剧: 蔡楚生 / 郑君里
主演: 白杨 / 陶金 / 舒绣文 / 上官云珠 / 吴茵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47
又名: The Spring River Flows East ◎简 介 抗战初期,女青年素芬(白杨 饰)认识了饱含爱国爱情的男青年张忠良(陶金 饰),很快两人便坠入爱河。两人结婚一年之后,抗战全面爆发,恰好素芬诞下一子,取名抗生。张忠良参加救援队跟随部队南下,素芬带儿子和婆婆回到乡下。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人物的命运大起在落。弟弟张忠民(高正 饰)被逼上“梁山”,公公被日本人杀害,素芬带着婆婆(吴茵 饰)和儿子从上海到乡下,又从乡下到城里,饱尝艰辛,但她始终盼望着自己已经失去联系的丈夫张忠良能早日回来。张忠良在战争中颠沛流离,最终流亡到重庆,在走投无路之时得遇交际花王丽珍(舒绣文 饰),忠良在王丽珍的帮助下慢慢被堕落的物质生活所引诱,开始迷失自己。后来和王丽珍结婚,并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回到上海,与王丽珍的表姐何文艳(上官云珠 饰)厮混,此时的他已经完全忘记了结发妻子素芬和自己的母亲和儿子。一次晚宴上,做帮佣的素芬终于见到了自己日夜思念的丈夫,而他却已经成为别人的丈夫……
一江春水自东往西,带走的是岁月,留下的是悲情。此片创下了解放前国产片的最高上座纪录,上映期间在上海曾出现“成千万人引颈翘望,成千万人踩进戏院大门”的壮观景象。 ◎角色介绍 白杨饰演素芬,有“四小花旦"之美称,她表现出中国传统妇女身上的孝顺、贤慧、坚强的优良品质,几场苦命戏也是惟妙惟肖,催人泪下。
陶金饰演第一主角张忠良,不论是转变前高呼抗日、不怕死不怕坐牢的有志青年,还是转变后委曲求全、低声下气的富家女婿,都被陶金演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将整个转变过程演得有合情合理、不落痕迹。
上官云珠在影片中戏分不算很多,扮演处在张忠良和王丽珍之间的交际花何文艳,虽有藏不住的无限风情,却尴尬无奈。
舒绣文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成就最高的女演员之一,她饰演的王丽珍显尽霸道、恶俗、凶悍的市侩之气,让人们痛恨这个角色时不得不赞美她的演技。
吴茵由于经常出演老太婆形象而有“东方老太婆"之称,观其片中表现,简直就是当今农村之老太,每逢伤情处便泪花滚滚,表演自然朴实,无骄柔造作之态。 ◎制作发行编辑 《一江春水向东流》于1947年10月下旬在上海公映,连映三个多月,该片几乎一夜之间引起轰动,出现了“成千万的人引颈翘望,成千万的人拥进影院”的盛况。首轮观众的人数是712874人,即当年上海平均每7个人中就有1人看过此片,甚至还有盲人购票入场“听电影”。继《渔光曲》后,再次创造了国产影片卖座的最高纪录。[1]当时各报纷纷发表文章,认为这部影片“标示了国产电影的前进道路”,使“我们为国产电影感到骄傲”,说它“概括了两世界,两种人的生活”。当时在香港的夏衍和文艺界的其他朋友,也曾联名写信给蔡楚生及全体创作人员,赞扬这部影片所获得的重大成功。剧作家田汉曾评论道:“在中国电影界今天这样贫弱简陋的物质条件下,而有这样的成就,算是电影工作者最高的成就了。”好莱坞华裔摄影师黄宗沾更赞道:“这是我所看到的国产片中最好的一部。”
不久,香港平安电影院独家上映此片,轰动景象不亚于上海。每当巴士抵平安影院的站头时,售票员不用报站名,而是高喊一声:“一江春水向东流啊!”车厢里的乘客顿时蜂拥而下。
然而,《一江春水向东流》曾遭到国民党刁难,禁止上映;可当郑君里让白杨、舒绣文等给国民党电影检查官送去一束鲜花之后,这部影片终于获准上映了,原来,郑君里在花束中放了几块金表。 ◎影片评价 对抗战前后中国社会现实的反思,是战后中国电影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八千里路云和月》偏重于对战争的反思,那么蔡楚生、郑君里导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则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以更为广阔的人生画面,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苦斗和受难,在抗战后继续忍受的欺压与凌辱诉之于银幕。让人们去清醒地认识,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抗战前后将近十年间的复杂社会生活,浓缩到一个家庭的变迁之中,以如火如荼的感情,通过这个家庭破碎的生活和情感的悲欢离合细腻地刻画出当时的社会景况。揭示了民族危难关头,整个社会处于纷繁动乱之中,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的正义呐喊。把国家命运和家庭命运成功地融为一体,成为一部“政治批判和伦理道德批判高度结合的中国史诗正剧的典范”,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而且在商业上也获得大丰收。
编导并没有单纯地讲故事,在历史大背景上同样不惜“笔墨”,还原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将小人物与大时代、大事件相融合,能够使观众在审视、回顾历史大事件的同时,体验个人世界的点点滴滴,从而引发共鸣。
影片以字幕的形式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全片有三分之二左右的故事都发生在抗战时期。导演以浓厚的民族情怀对日本帝国主义进行血淋淋的控诉,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两年公映无疑能够引起饱受日本凌辱百姓的共鸣,甚至可以将此片看作是一部严肃的抗日战争电影。与大背景对照的是对小人物生活与情感的描绘,这也是影片重点所在。
影片情节饱满,线索可以归纳为两条主线。一条以张忠良为核心,描述其从一个有志的“抗日英雄”脱变为寄富人门下、丧尽良知与尊严的豪门快婿;另一条以素芬为核心,描述其与家人艰辛、苦难的生活,对爱人的期盼和希望破灭后的悲惨故事。两前线索首尾相交,开头交待了男女主人公相爱、成家的情景,对于夫妻间恩爱的戏剧化刻画,让观众沉浸在“你是月亮我是星星"的温馨的爱恋之中,淳朴而又真切;结尾描绘两人重逢后的恩恩怨怨,面对背叛、负心的丈夫,妻子投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宣扬抗战的同时,编导也没有回避某些中国人素有的劣根性。在叙事手法上,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比,这种 强烈的对比才给观众揪心的痛楚,在对比中展示对当时伦理道理的关注与质问。
《一江春水向东流》融合了经典大片所具备的一切成功元素:宏大的历史背景,曲折的人物命运,深刻的人性洞悉,严密的叙事结构,强大的演员阵容,堪称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影片将中国古典小说、诗歌、戏曲、绘画等艺术的表现技巧,融汇于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中,创造了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
影片制作精良,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史诗架构的影片,影片人物众多,情节丰富,结构严密。影片的史诗气质并非仅仅来自故事时间的跨度,也来自影片对大场面的营造。复杂剧情的背后是诸多的人物形象,而影片的成功表明了中国长篇情节剧创作水平的成熟。
影片将中国古典小说、诗歌、戏曲、绘画等艺术的表现技巧,融汇于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中,创造了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 截图:
本人在本网站分享的其他美剧、日剧、港剧、电影请移步点我